陳水扁總統從總統(president)變成階下囚(prisoner),台灣的電視新聞、節目,成了連續劇,所有的題材都難逃「弊案揭發」的扒糞。對於過去的民主,形成一種諷刺,也造成了一些心理創傷。很多人心中都有了疑問,到底幾十年來的民主、自由,出了什麼問題?司法的偵辦行動愈來愈快,案情也漸漸展開,主要的涉案者一一現形,所鋪陳出來的情節令人不敢置信,為什麼這麼大膽?為什麼這麼猖狂?
一個原本可以在台灣的歷史上留下不朽功業的總統,竟然如此自毀前程,一個三級貧戶之子,努力打拼一路挺進成為總統的人,原來可以輕易就萬古留芳的,如今卻落入遺臭萬年的深淵。陳水扁絕食抗議,表面上他訴求司法迫害,政治追殺,事實上,他心中最抑鬱的是眾叛親離,離心離德。他食不下嚥,因為他想像不到,他親自培養的團隊,如今一一站到他的對立面,他曾經領導過的同志,如今都成了陌路。這是陳水扁人生最可悲的命運,現在已走向不歸路了。
到底是為了什麼?洗錢、貪污這些最不堪的政治黑暗面,會侵襲到陳水扁的家族?民進黨一路勝選的時代,高唱快樂、希望,大張旗鼓的是清廉、勤政、愛鄉土,如今這些過往都被洗錢、貪污的罵名覆沒。許多人難以接受,人心怎麼脆弱不堪,輕易被利益擊落。權力成了奪取財物的工具,政權的輪替,最終成了輪流貪污的遊戲。是這樣嗎?當然不是。可是這樣的情境卻是一大警訊,特別是對台灣這種剛剛走過獨裁,開始民主的國家而言,政治人物很容易就自我催眠,把貪污合理化。
扁連任台北市長失敗後的陰影
二○○○年陳水扁的勝選,可以說是眾人期待以及歷史機遇的大結合,只拿到百分之三十九選票的陳水扁勝出,成為台灣總統。那次的政黨輪替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,民主化之後的台灣,即使李登輝是一名能夠做到「民之所欲,長在我心」的總統,他也不能保證,他的後繼者,可以與他一樣力行民主法治,而二○○○年是台灣政黨輪替的最重要機會,失去了這次機會,或許就永遠無法擺脫一黨獨大的命運,陳水扁就是在這個歷史契機中被眾人擁護而出。當時,大多數的人,心中沒有障礙,無私的投出手中的票,輪替了當時已經執政了五十五年的國民黨。
為什麼要回顧這一段歷史?主要是要提醒,在那個時代,國民黨坐擁金山銀山,擁有執政優勢,仍然難擋人民的選擇,雖然只有百分之三十九,仍然成了多數,因為當年國民黨已經因利益而分裂。二○○四年,國民黨雖然意識到分則兩敗,再結合,卻為時已晚,因為人民心中仍然願意給民進黨一次機會,即使第一個四年的執政實在成績不佳。這兩次選戰,充分表現了台灣選民心中是有民主時程表的,他們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選舉來改造這個小島,成為民主聖地。
陳水扁偏離了這個民意。他在第二次的台北市長選舉失敗之後,心中有了陰影,他認為政績不保證連任。他連任台北市長失敗,挫折了他的理念,埋下了日後他開始相信,以權力換取金錢,以金錢保障權力的思維。在他執政期間,對國民黨黨產的追討行動,不時成為選舉時的熱門話題,都提醒了陳水扁錢與政治的關係。也反映了民進黨在執政之後,逐漸的國民黨化,顯示兩黨雖然在意識形態上不同,可是,對於錢權的認知方面卻趨向一致。
民進黨在最困難的時代,根本不必有錢的煩惱,他們只要登高一呼,在街頭上一場演講,然後就會湧入大大小小的金額的政治獻金,這些錢絕對足夠他們處理一切選務,不必用到自己的錢,甚至還有豐富的剩餘,許多政治人物一再參選,樂此不疲,就是因為選舉是可以賺錢的。他們大多數人不會將這種款項據為己有,甚至有人將獻金造冊,在選後再依造冊,發還政治獻金,民進黨的「清廉」形象並不是假的,特別在黨外時代,與做為反對黨的時代,他們處理政治獻金,有著一種公款公用的「潛規則」在,民眾依照他們的親身經歷,相互傳頌民進黨的乾淨與誠實,加上與國民黨的買票與腐敗對比。到了二○○○年總統選戰,民進黨的「反貪腐」文宣,重擊了國民黨的候選人,很重要的原因是,五十五年來,許多人親身經歷了不公平的選舉與金權政治。這些選民中有部份人在二○○○年把票投向了民進黨,企望他們的行動給國民黨教訓,結果啟動了第一次政黨輪替。
接過了金權政治的棒子
在這段「美好的過去」(good old days),民進黨就是「清廉」,國民黨就是「貪腐」,這種刻板印象,即使到了二○○四年,陳水扁家族爆發了一些收錢疑雲,所謂陳由豪送錢給吳淑珍事件,仍然讓選民把票投給尋求連任的陳水扁。二○○四大選,民進黨的選舉手筆,花費已經不亞於國民黨,鈔票大戰勢均力敵,四年執政,已有許多國民黨金主靠過來了。
過去,國民黨的時代,大企業對政黨的獻金,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,就是給國民黨十,給民進黨一,後來這個比例漸漸變化,從九比一,到八比二,到七比三......二○○四年時,執政的民進黨,政治獻金比例當然是反轉了。陳水扁在二○○四年時,坐擁的選舉經費已經不是幾億,而是百億,選戰的花費也一樣,從過去的省吃儉用到大開大啟。這就是為什麼,當陳水扁被揭發有海外洗錢弊案時,他在八月十四日記者會上說了,「我做了法律所不允許的事」,他將所有被指控的款項,都推向「選舉結餘款」。的確,當年,他們所能獲取的政治獻金,數目肯定可以掩護其他所得。而執政過程,他們家族也漸漸不掩飾,為什麼公開的所得不多,卻可以過著必須是十倍、百倍收入的人才能擁有的生活。
「財產不明來源罪」原來是二○○○年以前,民進黨修理國民黨的利器。這個被稱為陽光法案中核心法案,在陳水扁執政期間毫無動靜,都只是說說而已,不論是二○○四年才通過的政治獻金法及至今尚無著落的「財產不明來源罪」,不免都讓人起疑,民進黨並無誠意落實這些可能會「惹禍上身」的清廉立法。為什麼一個以「清廉」起家的政黨,竟在八年執政之後,清廉形象落地,不再得到人民信賴,甚至於在偵辦扁家弊案過程中,所謂「司法迫害,政治追殺」之說,都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扁脫罪的藉口,不再給予他們政治聲援。民進黨中扁系人馬一再動員,到最後,連自己的黨主席蔡英文都不買帳。
洗錢藏錢為了東山再起長期執政
畢竟連陳水扁的親信、帳房都在偵辦過程中,供出了並非選舉結餘款,更不是政治獻金。所得來自不法,也就是不論是利用職務貪污或違背職務貪污,都可能發生在扁家海外洗錢案的原始源頭。
或許當陳水扁執政之後,感受到如果陳水扁想長期執政,不能光靠政治,或政績不是重點,重要是選舉是否多金,也就是「金錢不是萬能,可是沒有金錢萬萬不能」的思維入侵了。他們也厭煩,政治路上必須「伺候」金主的日子,自己能成為金主,才是終極政治之道。也就是國民黨思考模式入侵了,用執政來獲取金錢,用金錢來鞏固執政。
陳水扁弊案的過程中,有人傳出,為什麼會有海外洗錢,那是因為要儲備「台獨建國基金」,聽起來有點胡扯,但是,如果依照陳水扁的女兒在街頭上叫喊「你們誰沒有收過我爸爸的錢」來看,「阿扁金主基金」用來收買民進黨政客,卻是一點不假。陳水扁在坐擁這些財富之後,出手幾十萬、百萬,提供給一些政客或社團,讓他們隨時可以成為他的鐵衛,很難說,他不是在盤算二○一二年再出馬選總統。
台灣的總統選舉制度,規定連選得連任一次,並沒有說,跳過一任之後,不能再出馬來「連選得連任一次」,如果陳水扁心中有考慮過「長期執政」,那麼二○○○年到二○○八他完成佈局之後,只讓出四年給另一民進黨人,二○一二年再由他出馬來選,他就有機會又從二○一二做到二○二○年了。這時,他要用什麼事來說服別人,除了自我造神,成為民進黨不可取代的唯一「真主」之外,金錢因素就更加重要了。如果從這個角度來透視扁家涉貪的緣由,可能才有合理的解釋,海外洗錢藏錢的目的,可能不是只為豪華的生活需要,而是為了要經營「陳水扁長期執政」的基礎。
想像一下,如果不是瑞士檢察官的司法協查洗錢文件的公開,陳水扁涉貪的疑雲恐怕只是疑雲,沒有強有力的證據,一樣辦不了他;如果沒有帳房陳鎮慧所保存的扁家帳本電腦檔案破解,也看不到這個精心設計的「以權賺錢」的尋租(rent seeking)行為。
八年間能夠逃過陳水扁巨網的人,實在不多,當這些案件一件件揭露,扁家重臣一一收押,並且成為「污點證人」,這個社會上,仍有許多人不願面對真實。他們無法相信,他們長年支持的人物,竟然如此不堪檢驗,他們寧願繼續接受謊言,或自我合理化,「國民黨貪的更多,阿扁只貪一點點」,或是雖然承認阿扁弊案是不應該,可是現在「馬英九的錯誤政策比貪污更可怕」。大家各自找到可以「安身立命」的說法來安慰自己。
下屆大選阿扁無戲仍是一場血戰
如果,陳水扁的妻子沒被揭發,他將是最有錢的政治人物,二○一二年,他若再出馬競選,馬英九不見得是他的對手。畢竟二○○八到二○一二年,台灣的前景不會好,政策也確實有問題,加上目前的執政者向中國傾斜的程度,對二○一二年的選民來說是「有點太超過了」。國民黨政府想依靠中國市場來活絡台灣經濟的夢想早已破滅,而發「消費券」的作為,某種程度是政策大轉彎,內閣想從向中國市場傾斜的經濟,回歸到「寄希望於台灣市場」,當原本的「擴大內需」被識破是「選舉酬庸」,消費券其實是「無步找步」的下下之策。二○一二年的經濟怎麼會好呢?怎樣才能讓選民仍然相信「跟著馬英九就沒錯」呢?
在司法案件背後,其實隱藏的是這樣的政治景象。台灣的藍綠板塊,大選是依五十五比四十五的基本盤來精算,馬英九在二○一二年很難再拿到二○○八年的百分之五十八,向下修正多少?則關係到他的兩大政策,第一是兩岸關係是否向中國傾斜得太超過了,第二,台灣經濟,台灣人民的荷包是否可以確保?這兩項因素處理不良,馬英九選票向下掉百分十不是不可能的事。剩下來的只是在野將推出什麼人出來對抗馬英九。現在看陳水扁是不可能了,司法已經幫了在野勢力一個大忙,減除了「陳水扁因素」,他的影響力將大不如前。再來是在野如何形成共識,推出一個「團隊」而不再只是一個人,來說服民眾。馬英九的時代,到底是八年,還是四年,許多選民心中都放空思考,看著各家媒體民調,馬英九的滿意度極低,不滿意度高達五成,可以想像,二○一二將是一場血戰。陳水扁的故事到那時,只不過就是另一個馬科斯、全斗煥、盧泰愚......樣的傷痛,台灣選民很快就遺忘了。